财务故意不发工资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根据中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故意拖欠或克扣工资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关键点包括:① 拖欠工资超过30天即违法;② 员工可主张经济补偿;③ 恶意欠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
法律明确禁止拖欠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30条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7条均规定,工资应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若因财务人员主观故意(如挪用资金、报复员工)导致工资未发放,用人单位需承担全部责任。 -
**途径与赔偿标准
员工可通过三种方式**: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最快30日内处理)、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欠薪金额+50%-100%赔偿金),或直接向法院起诉。若拖欠金额较大,公安机关可依据《刑法》第276条之一立案侦查。 -
企业及责任人双重处罚
除需补发工资外,企业可能被处以欠薪额1-5倍罚款;财务人员若参与恶意欠薪,将承担个人责任。典型案例显示,企业主因指使财务拖延工资支付,最终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遇到欠薪时应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等证据,及时主张权利。用人单位不得以"财务疏忽"为由推卸责任,劳动者**不影响劳动关系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