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五年是否可以仲裁的问题,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仲裁时效问题
-
仲裁时效期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一年 ,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仲裁时效中断与中止
-
若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因用人单位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劳动者同意履行义务导致时效中断,则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
因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导致无法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止,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
-
二、劳动关系认定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认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超过一个月未签合同的,需支付双倍工资。若劳动者主张解除劳动关系,仍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如未依法缴社保、劳动条件恶劣等)主张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三、仲裁胜诉可能性
-
证据充分的情况
若劳动者能提供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银行转账记录等至少一项证据证明劳动关系,仲裁胜诉几率较高。
-
用人单位责任
用人单位未签合同属于违法行为,需承担双倍工资差额、赔偿金等法律责任。
四、建议操作步骤
-
收集证据 :整理工资条、考勤记录、银行流水等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
-
申请仲裁 :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需附仲裁书及证据材料;
-
法律咨询 :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策略。
未签劳动合同五年仍可仲裁,但需注意仲裁时效问题,并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及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