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收入与所得减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核心定义差异
-
免税收入
属于应税收入范畴,但依据税法规定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例如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股息红利等。
-
所得减免
需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减成本、费用等),再根据政策对所得额进行减免。例如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等。
二、计算方式不同
-
免税收入 :直接免征税款,无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例如,国债利息收入全额免税。
-
所得减免 :需先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再按比例或额度减免。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属于所得减免。
三、适用范围差异
-
免税收入 :覆盖特定类型收入,如国债利息、符合条件的股息等。
-
所得减免 :适用于企业或个人整体所得,如高新技术企业优惠、专项附加扣除等。
四、政策目标不同
-
免税收入 :通过排除特定收入实现宏观税收调节。
-
所得减免 :通过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实现精准扶持,如鼓励创新、减轻负担。
五、申报要求差异
-
免税收入 :通常在汇算清缴时直接申报,无需额外计算。
-
所得减免 :需在《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中单独填报,且“纳税调整后所得”为负数时无法享受。
总结 :免税收入是收入层面的直接减免,所得减免是应纳税所得额的间接优惠,两者需根据具体政策分类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