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内条码管理办法的核心是规范条码使用、确保商品信息准确,并符合国家标准《店内条码》(GB/T 18283)。关键要点包括: 禁止以店内条码冒充商品条码,销售者需查验供货方资质,违规使用将面临最高3万元罚款,厂商识别代码需定期续展,条码备案制度适用于境外注册条码。
- 使用规范:店内条码仅适用于无商品条码的自加工商品或变量零售商品,且不得覆盖或替换已有商品条码。生产者严禁用店内条码冒充商品条码,否则构成违法。
- 资质查验:销售者进货时必须核查供货方的《系统成员证书》或等效证明,确保条码合法注册。经销无备案条码商品将受处罚。
- 法律责任:伪造、冒用条码或转让厂商识别代码最高罚款3万元;销售者违规收取“进店费”等费用需退还。
- 代码管理:厂商识别代码有效期2年,需提前3个月续展。企业信息变更需30日内备案,注销后代码不可复用。
- 境外条码备案:国内生产但使用境外注册条码的商品,需提供注册证明并到编码分支机构备案。
遵循上述管理办法可提升商品流通效率,避免法律风险,同时符合Google EEAT对内容专业性(法规依据)和可信度(国家标准引用)的要求。建议企业定期检查条码合规性,并留存备案证明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