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明确的原告和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权限。这三个条件是法院受理案件的基本门槛,缺一不可。
-
明确的原告和被告
原告必须是权益受到侵害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并能提供身份证明;被告则需要有明确的姓名(名称)、住址等基本信息,确保法院能够送达法律文书。如果被告信息模糊不清,法院可能不予立案。 -
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原告需明确提出要求法院裁判的事项(如赔偿损失、履行合同等),并附上相关事实依据(如合同文本、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等)。诉讼请求和理由必须清晰具体,避免笼统表述,否则可能因“缺乏事实依据”被驳回。 -
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权限
纠纷必须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且符合级别管辖(基层、中级或高级法院)和地域管辖(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等)的规定。例如,劳动争议需先经过劳动仲裁,直接起诉则不符合立案条件。
民事纠纷立案的核心是“主体明确、诉求清晰、管辖合规”。建议起诉前充分准备材料,必要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以提高立案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