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后公司仍在报税的情况,通常涉及社保公积金代缴、个税申报延迟或企业违规操作等可能。关键点包括:劳动关系确认、个税申报规则、企业法律责任及个人**途径。
-
社保公积金代缴
部分企业与员工协商通过挂靠方式继续缴纳社保公积金(如购房买车资格需求),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费用承担方。若未协商一致,企业单方面操作可能涉嫌虚构劳动关系。 -
个税申报时间差
企业个税申报系统可能存在延迟,尤其工资发放周期跨越离职时间时,需区分"税款所属期"(实际收入月份)与"申报期"(操作月份)。例如5月申报4月工资属正常操作,但重复申报离职后月份则违规。 -
企业违规风险
虚增成本避税、冒用个人信息骗取留抵退税等行为可能被税务稽查。个人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询收入明细,发现异常可申诉并联系税务机关核查,企业将面临补税、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
个人应对措施
- 立即核查个税APP中的"收入纳税明细",确认申报单位与金额是否匹配离职时间;
- 保留离职证明、工资流水等证据,向企业人力资源或财务部门要求更正;
- 申诉后若企业拒不处理,可向税务机关举报(12366热线或电子税务局),必要时申请劳动仲裁。
离职后仍被申报个税可能影响购房资格、低保申请等个人权益,建议定期查验税务记录并主动沟通处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