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
关于“2035年全国养老金耗尽”的说法,综合权威信息分析如下:
一、官方专家明确回应
-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政府兜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金维刚等多位官方专家明确表示,养老金耗尽说法存在误解和误导。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国家财政托底,财政补贴是重要保障。
-
预测前提不成立
社科院报告的预测基于“不考虑财政补贴”的静态假设,而现实中财政对养老金的投入逐年增加。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约1万亿元补助资金,且向中西部、老工业基地倾斜。
二、养老金制度的实际运行机制
-
现结现付模式
我国养老金采用现结现付模式,即当前缴费用于支付当前退休人员待遇。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和基金运营收益维持收支平衡,而非单纯依赖累计结余。
-
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养老金收入包括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及基金运营收益。其中财政补贴占比约30%-40%,国有资本划拨和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收益也起到重要作用。
三、未来养老金体系的应对措施
-
延迟退休政策
我国已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以延长缴费年限,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
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除基本养老保险外,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多层次保障体系正在发展,未来将形成多元化养老保障网络。
四、总结
虽然社科院报告预测了养老金结余的阶段性下降,但官方明确表示不会因2035年耗尽而影响养老金发放。未来养老金体系将通过财政支持、政策调整及多层次保障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建议公众理性看待养老金问题,避免因误读产生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