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行为的认定部门因类型和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括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及人民法院。其中,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消费欺诈的行政认定与处罚,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管辖合同欺诈等经济犯罪侦查,法院则对诈骗罪等刑事欺诈行为进行司法裁决。
-
市场监管部门
针对消费领域的欺诈行为(如虚假宣传、商品掺假等),市场监管部门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法》等法规进行认定和处罚。例如,销售伪造产地商品、虚构优惠价等行为,可直接由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
公安机关经侦部门
涉及合同欺诈、金融诈骗等经济犯罪时,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负责立案侦查。例如,通过虚假合同骗取财物、非法集资等行为,需经侦部门收集证据并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
人民法院
诈骗罪的认定专属人民法院管辖。若欺诈行为构成《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诈骗罪(如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需经法院审理后判决。民事欺诈(如合同欺诈)的撤销权也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定。
总结:遇到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或受害人需根据欺诈类型选择对应部门——日常消费纠纷找市场监管部门,经济犯罪报案至公安机关,而诉讼**则需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及时保留证据是高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