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近年来招聘欺诈的典型案例,涵盖不同手法和受害者群体:
一、高薪兼职诈骗
-
案例一 :某女士应聘“兼职打字员”,缴纳99元会员费后支付宝账户被盗5万元。骗子通过QQ群联系大学生,承诺高薪暑期工,实则以虚假入职流程骗取资金。
-
案例二 :41名大学生被诱骗参加“上海青浦电子公司”暑期工,缴纳费用后遭遇工资克扣或被威胁。部分求职者被统一运输至偏远港口成为渔工,工作环境恶劣。
二、企业资质造假
-
案例三 :某劳务公司以“高铁乘务员”“货车司机”等岗位为名,收取保证金、培训费后失联。公司无合法经营资质,求职者最终损失数百元至数千元。
-
案例四 :甘肃某案中,诈骗团伙冒充央企、国企招聘,400多名毕业生缴纳20万至24万元后,以“入职培训”“岗前考试”为名拖延,部分人仅获得第三方劳务派遣合同。
三、虚构入职流程
-
案例五 :受害者被要求缴纳服装费、体检费、押金等,完成虚假面试或入职手续后无法上班。例如,某酒店招聘以“办理IC卡”“入职培训”为名骗取数千元,最终失联。
-
案例七 :诈骗团伙伪造企业公章合同,安排受害者岗前实习,以“正式入职”为诱饵,实际导致受害者长期失业且损失巨额资金。
四、团队协作式诈骗
- 案例六 :诈骗团伙通过QQ群、短信等渠道,组织多人参与“高薪招聘”,先收取小额费用建立信任,再逐步诱导缴纳大额押金或**。例如,某案中1000余人被骗2000余万元。
五、特殊场景诈骗
- 案例八 :部分诈骗者以“关系户”为招牌,要求受害者缴纳“疏通关系费”,承诺快速入职。受害者交钱后遭遇拖延或直接消失。
总结 :招聘欺诈多通过虚假招聘信息、伪造资质、流程套利等手段实施,受害者多为大学生、求职者或急需工作的人群。建议求职者通过正规企业官网、政府就业平台应聘,警惕“高薪”“包薪”等诱饵,谨防转账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