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人连续开车不能超过4小时,且中途必须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夜间驾驶或运输特殊物品时要求更严格,连续驾驶不得超过2小时。疲劳驾驶会大幅降低反应速度和判断力,极易引发事故,法律明确规定了处罚措施(如扣分、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 法律依据: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所有机动车驾驶人连续驾驶不得超过4小时,休息时间不足20分钟属违法。客运车辆夜间连续驾驶限2小时,危险品运输等特殊车辆另有严格规定。
- 危害分析:疲劳时人体反应延迟,可能出现短时“无意识驾驶”,高速行驶中失控风险极高。实际案例显示,连续驾驶13小时导致多车相撞并致人死亡,肇事者承担刑责。
- 科学预防:采用“逢三进一”原则(每经过3个服务区停车1次),避免午后或凌晨行车。开窗通风、调整坐姿可缓解疲劳,但最有效方式是提前规划充足休息。
- 特殊场景:大货车、客运司机需遵守行业规范,如24小时累计驾驶不超8小时,凌晨2-5点客运车辆强制停运。
提示:疲劳驾驶的代价远超时间成本,合理规划行程并强制休息是安全底线。若途中出现困倦,应立即驶入服务区,切勿侥幸硬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