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压榨员工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强制超时加班却不支付加班费、恶意降薪或拖欠工资、通过不合理绩效考核施压、制造恶劣工作环境等,这些行为不仅侵犯劳动者权益,还可能构成违法。
-
超时工作与无偿加班
部分企业通过“自愿加班”文化或隐形胁迫,要求员工长期超负荷工作,甚至取消法定休息日。例如,以“奋斗者协议”名义要求员工放弃加班费,或利用“末位淘汰”变相延长工时。 -
薪酬压榨与工资拖欠
包括支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薪资、以绩效不达标为由克扣工资、延迟发放薪资等。某些企业还会以“积分制”等名义掩盖实际薪酬缩水,例如要求员工完成额外任务却仅提供象征性奖励。 -
变相裁员与精神施压
通过调岗至边缘部门、突然加重KPI、冷暴力孤立等手段逼迫员工主动离职,从而规避经济补偿。例如,将技术岗员工调至保洁岗位,或发动同事排挤“不服从者”。 -
恶劣劳动条件与安全风险
提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作环境(如高危岗位无防护)、拒绝缴纳社保、隐瞒职业病风险等。部分企业甚至监控员工隐私,例如无理由查看私人通讯记录。 -
合同陷阱与法律规避
签订模糊条款的劳动合同,例如“无条件服从岗位调整”或“自愿放弃社保”,或通过外包、劳务派遣等形式逃避雇主责任。
劳动者遭遇上述情况时,应保留考勤记录、工资单、沟通证据等,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