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自取即为盗"是佛教术语,指未经允许擅自取用他人财物即构成偷盗行为,其核心含义如下:
-
基本定义
该术语源自佛教经典,强调"不与"(未获允许)与"自取"(擅自取用)的结合,即未经物主同意擅自取走他人财物即构成偷盗。
-
佛教戒律体现
在佛教五戒中,此概念对应第二戒「不偷盗」,通过智度论解释:未获许可取物即生盗心,最终导致非法占有。
-
因果报应观念
佛教认为此类行为会引发阴报,如生贫穷、失财等果报,形成"你盗我盗"的因果循环。
-
与法律概念的区别
需注意,该术语属于宗教伦理范畴,而法律上"不问自取"是否构成盗窃罪需结合财物价值、行为方式等具体要件判断。例如,未达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时,可能仅构成民事侵权而非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