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编码12位是中国行政区划的标准化编码体系,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用于唯一标识我国各级行政区划。其结构如下:
一、整体结构解析
-
前6位 :表示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例如:北京市(110000000000),上海市(310000000000)。
-
中间2位 :表示地级行政区(地区、自治州、盟及直辖市所辖市辖区)
例如:北京市东城区(110101)、上海市黄浦区(310102)。
-
后2位 :表示县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旗、市辖区)
例如:北京市东城区(110101)、上海市黄浦区(310102)。
二、特殊说明
-
编码规则
前两位数字对应省级行政区,中间两位对应地级行政区,后两位对应县级行政区。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完整编码为110101。
-
动态调整
当行政区划发生变更(如市、县升格或合并)时,编码会相应调整。
-
应用场景
该编码在户籍管理、统计调查、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三、示例参考
以下是部分城市行政区划代码的示例:
-
北京市 :110000(市辖区)
-
上海市黄浦区 :310102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510104
通过这种分层编码结构,可以快速定位到具体行政区域,便于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