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满60岁后,公司不为其缴纳社保在某些情况下是合法的。但具体情况需视员工是否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是否继续以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就业,以及是否已享受社保待遇而定。以下从几个关键点进行详细说明:
1. 法定退休年龄与劳动关系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男性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职工为55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终止,双方无法再签订劳动合同。此时,用人单位不再具有为员工缴纳社保的法定义务。
2.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只能建立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受《民法典》调整,而非《劳动合同法》。由于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用人单位无法为超龄员工缴纳社保。
3. 社保缴纳的法律依据
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用人单位必须为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缴纳社保。对于已达到退休年龄的员工,法律并不强制用人单位继续缴纳社保。若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则该约定也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4. 超龄员工的权益保障
尽管用人单位不为超龄员工缴纳社保是合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超龄员工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例如,针对60岁之前已购买社保的员工,他们可以继续享受已缴纳社保的待遇。国家正在推动将超龄员工纳入工伤保险体系,以应对其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总结与建议
员工满60岁后,公司不为其缴纳社保是合法的,但前提是员工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双方建立了劳务关系。这并不意味着超龄员工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建议超龄员工在就业前了解自身权益,同时呼吁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以更好地保障超龄员工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