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工作10天后辞职,工资是否当天发放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具体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工资,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差异。若双方未明确约定发放时间,则离职当日应结清工资;若已约定固定发薪日(如每月5日),则可能按既定流程发放。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否则可通过投诉或仲裁**。
-
法律依据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应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这意味着从法律层面,新员工辞职当天用人单位有义务结算并支付其10天的工资。但部分地区允许按正常发薪周期支付,前提是符合当地细则且不构成拖欠。 -
实际操作差异
部分用人单位因财务流程限制,可能选择在下一个固定发薪日统一支付离职员工工资。这种做法需提前告知员工并取得同意,否则仍可能被视为违规。例如,若公司每月15日发薪,员工1日离职,工资可能延迟至15日发放,但需确保不违反当地劳动法规。 -
劳动者**途径
若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员工可先协商要求立即结算;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若恶意拖欠,可能需额外支付50%-100%的赔偿金。例如,内蒙古等地明确规定离职后3日内需结清工资,而江苏则要求2个工作日内支付。
总结:工资发放时间需结合法律与合同约定,但核心原则是保障劳动者权益。遇到争议时,保留考勤记录等证据并依法**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