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送货数量不足时,企业需通过明确验收标准、分级处罚、动态沟通和记录追溯等措施,平衡供应链效率与风险控制。
-
验收标准与责任划分
供应商应按订单要求足量送货,质检员核对品名、规格、数量,仓库管理员记录差异。若数量不足,需区分原因:供应商责任(如未按订单备货)或客观因素(如运输损耗),前者需承担违约责任。 -
分级处罚机制
根据短缺程度采取阶梯式处罚:送货额达订单95%以上免罚,90%-95%扣未送金额15%,低于80%扣50%。处罚需结合金额与数量差异,避免因价格波动误判。 -
动态沟通与整改
发现短缺当天反馈,供应商2个工作日内申诉。通过精细化沟通(如分批次验收、明确误差范围)减少纠纷,长期问题可要求供应商提交整改方案。 -
记录管理与风险预防
入库单需标注短缺情况,存档备查。定期分析供应商履约数据,对高频短缺者纳入评估指标,优化采购策略或更换供应商。
总结:处理送货不足需制度与灵活性结合,既保障生产需求,又维护供应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