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货管理流程与规定是仓储物流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供应链效率与成本控制,其核心亮点包括: 标准化操作流程、严格的质量验收、信息化数据管理以及异常情况快速响应机制。
-
标准化操作流程
收货流程始于到货登记,需核对送货单与采购订单的一致性,包括供应商、货物名称、规格及数量等关键信息。卸货遵循“重不压轻、木不压纸”原则,确保货物无破损、倒置,并分类码放至指定区域。需在半小时内启动卸货,1小时内完成,避免延误。 -
严格的质量验收
货物需进行外观检查(包装完好、无受潮等)及质量抽检,符合标准后方可入库。异常情况(如破损、短缺)需单独存放并记录,由供应商或司机签字确认,及时上报处理。易碎品、贵重物品需特殊码放,确保稳定性。 -
信息化数据管理
验收合格后,货物信息(名称、批次、保质期等)需录入仓库管理系统(ERP),并贴唯一标签或条码,实现可追溯性。系统数据需当天更新,特殊情况需同步至PMC部门,确保账实一致。 -
异常情况快速响应
针对退货或残次品,需单独设立处理流程,包括重新检验、换货或报废。所有异常需保留书面记录,并反馈至采购或客户服务部门,形成闭环管理。
通过规范化的收货管理,企业可降低损耗、提升周转效率,并为后续仓储作业奠定基础。建议定期培训员工、优化系统工具,以应对复杂供应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