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询证函加盖假章将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具体后果包括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且合同效力可能不受假章影响而仍需承担法律责任。
-
民事责任:伪造询证函属于伪造重要证据,法院可依据《民事诉讼法》处以罚款或拘留。若行为导致他人损失,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合同盖假章,法院也可能根据签约人代理权判定合同有效。
-
行政处罚:情节较轻的伪造行为可能被处5-15日拘留并罚款500-1000元;若涉及国家机关或公司印章,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
-
刑事责任: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若用于合同诈骗且数额较大,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国家机关印章造假则刑期更重,达3-10年。
提示:审计或商务活动中务必核实印章真实性,避免法律风险,切勿因侥幸心理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