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劳动法》规定,加班时长超过“每日3小时”或“每月36小时”即属违法,且必须满足协商一致、保障健康及支付加班费等前提条件。特殊行业或紧急情况除外,但强制超时加班、拒付加班费等行为均面临行政处罚。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法定上限:标准工时制下,平日加班每日≤1小时,特殊原因≤3小时/日,但每月累计≤36小时。超时即违法,即使支付加班费也需整改罚款。
- 协商与自愿:加班需与员工及工会协商一致,员工有权拒绝超时加班,企业不得以扣奖金、辞退等手段胁迫。
- 加班费计算:平日加班按150%工资、休息日200%、法定节假日300%,补休仅可替代休息日加班费。基数含基本工资、津贴等,不得以调休规避支付义务。
- 特殊工时制例外:弹性工作制(如高管、外勤)经审批后不受加班时长限制,但法定节假日工作仍需支付3倍工资。
- 违法后果:强迫加班、超时加班或侵害女职工权益(如孕期哺乳期加班)将面临警告、罚款(每超1小时罚100元以下)等处罚。
提示:若遭遇违法加班,可保留考勤记录、工资条等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合理规划工时既能保障员工权益,也能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