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合同双倍工资赔偿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法定义务。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对于这一权利的主张,劳动者需要在法定的仲裁时效内提出。
仲裁时效的起算点
1. 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如果劳动者在入职时就知道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仲裁时效从入职的第二个月起开始计算。
-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才发现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仲裁时效从发现之日起计算。
2. 时效为一年: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对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劳动者也需要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时效的中断和中止
1. 时效中断:
- 如果劳动者在时效期间内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双倍工资的要求,或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那么时效将从提出要求或投诉之日起重新计算。
2. 时效中止:
- 如果劳动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在时效期间内提出仲裁申请,那么时效将中止,待阻碍时效进行的事由消除后,时效继续计算。
总结
劳动者在遇到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时,应及时了解自己的权利,并在法定的仲裁时效内提出主张,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也应保留相关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证等,以便在仲裁过程中提供支持。如果对仲裁时效或相关法律规定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