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年假规定明确:职工连续工作满1年即可享受带薪年假,天数按工龄分为5天(1-10年)、10天(10-20年)、15天(20年以上)三档,法定节假日不计入年假。 单位应统筹安排年假,未休年假需按日工资300%支付报酬,但职工因特定情形(如长期病假、寒暑假等)可能丧失当年休假资格。
年假天数的核心依据是累计工龄,包括不同单位的工作经历。例如,一名跳槽员工在新单位入职时,若此前已连续工作满1年,即可立即享受年假,天数按总工龄计算。单位通常拥有年假安排主动权,但需考虑职工意愿,一般不允许跨年安排,特殊情况下可协商跨1个年度。
年假与薪资挂钩,未休年假的补偿标准为日工资的300%(含正常工资)。若职工离职时未休完年假,单位需按剩余天数折算补偿。值得注意的是,职工因个人原因书面放弃年假且单位已正常支付工资的,单位可免除补偿责任。
年假制度覆盖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机关、民办非企业等,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是否享受年假存在地区差异(如浙江明确不适用)。职工享受探亲假、婚丧假等法定假期时,年假可叠加使用。
提示: 年假是劳动者的法定权益,若单位未依法安排或补偿,职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建议保留工龄证明、休假记录等材料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