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对药店的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客流、销售结构、商品布局及服务能力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客流与销售结构变化
-
慢病类商品销售额负增长
通过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免费药物发放及长处方制度,患者更多选择医疗机构,导致药店慢病类商品销售额连续三年负增长,部分药店客流累计下降20%。
-
处方药销售占比下降
医保监管趋严,处方药销售占比从50%降至20%-30%,医院药价大幅降低(如恩替卡韦降至3.83元),削弱药店价格竞争力。
二、商品结构调整与转型压力
-
减少医保依赖
严格限制非医保商品(如滋补保健品)使用医保卡,药店医保销售占比降至30%,转向销售非药类产品(如医疗器械、保健品)及大健康服务。
-
处方外流机遇
新特药、落标药等未进入集采的药品需求增加,DTP药房承接医院处方外流,成为新增长点。
三、专业服务能力提升需求
-
融入慢病管理生态圈
药店需提升慢病管理能力,部分通过申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质,参与健康监测、用药指导等环节,弥补传统服务短板。
四、行业共同挑战
-
电商与集采冲击
电商渠道分流患者,医院集采政策挤压药店价格优势,导致店均订单数和客流持续下滑。
总结 :三明医改通过政策调整重塑药店生态,既带来客流与销售压力,也催生转型机遇。药店需在合规经营、服务升级及差异化商品布局中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