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劳动法》对工龄计算作出重大调整,明确将试用期、待岗期、跨单位工作年限等特殊时段纳入连续工龄计算范围,同时规定工龄满10年员工享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优先权,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
-
工龄计算范围扩大
新规首次明确:试用期、企业原因导致的待岗期、因组织调动产生的跨单位工作年限均计入连续工龄。例如员工A在甲单位工作5年后被集团调至乙单位,其工龄累计为5年+乙单位实际工作时间,避免因内部调动导致权益缩水。 -
无固定期限合同门槛降低
员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原为15年),或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即可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违规将面临2倍工资赔偿。 -
工龄工资与福利挂钩强化
法律要求企业将工龄作为带薪年假天数(如满10年享10天)、医疗期长度(工龄20年以上享24个月医疗期)、经济补偿金计算(N+1标准)的核心依据,禁止通过劳务派遣规避工龄累积。 -
特殊情形处理细则
- 兼职经历:非全日制用工工龄可合并计算,但需提供社保缴纳记录;
- 中断补偿:因企业破产、裁员导致工龄中断的,新单位需承认原有工龄;
- 举证责任:工龄争议中企业需自证不存在劳动关系,否则按劳动者主张认定。
劳动者应注意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记录等凭证,新规实施后工龄权益追溯期为3年。企业需在2024年底前完成用工制度调整,避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