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本月工资涉及两个核心会计科目:费用类科目(如“管理费用-工资”)和负债类科目(如“应付职工薪酬”),通过“先计提后发放”的流程,实现人工成本的合理分摊与财务合规性。
-
费用类科目:人工成本的当期确认
计提工资时,根据员工所属部门计入对应费用科目。例如:- 管理部门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工资”
- 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计入“销售费用-工资”
- 生产部门人员工资计入“制造费用-工资”
这一步骤确保企业当期损益准确反映人工成本。
-
负债类科目:应付未付工资的挂账
计提工资的贷方需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作为企业对员工的负债。该科目需细分:- 应付工资:基本工资、奖金等
- 社保/公积金:单位承担部分
- 代扣款项:个人社保、个税等
实际发放时,通过借方冲减负债并关联银行账户或其他科目。
-
完整流程:从计提、代扣到发放
- 计提阶段:借记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 发放阶段: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实发金额)和“应交税费-个税”等代扣科目。
流程清晰体现权责发生制与资金流动的匹配。
通过规范计提工资的会计处理,企业既能满足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要求,又能优化税务管理。建议结合具体业务场景细化科目设置,确保账务与业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