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的会计账务处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环节,涉及薪酬计提、发放、代扣代缴及税务处理等关键步骤。 重点包括: 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设置需覆盖工资、社保、福利费等二级科目; 计提时需按员工岗位归属成本费用; 发放环节需扣除个税和社保个人部分; 特殊情形(如辞退福利、带薪休假)需单独处理。
-
科目设置与分类
企业需在“应付职工薪酬”下设置工资、社保(企业承担部分)、福利费、辞退福利等二级科目。工资科目核算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现金收入;福利费税前扣除限额为工资总额的14%,职工教育经费为8%。上市公司还需增设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等科目。 -
薪酬计提与成本归属
计提工资时,根据员工岗位计入对应成本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分录示例: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同时计提企业承担的社保和福利费,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 -
工资发放与代扣代缴
实际发放时需扣除个税和社保个人部分。分录示例: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部分)
社保企业部分与代扣款项需分别上缴。 -
特殊情形处理
- 辞退福利: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税前可全额扣除。
- 带薪休假:累积带薪缺勤需在员工有权享受的当期确认成本,非累积缺勤视同工资处理。
- 非货币福利:按公允价值计量,自产产品需确认收入并计提销项税。
工资账务需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确保科目分类清晰、计提发放准确,并关注税务合规性。企业可根据规模选择简易或明细核算,上市公司需额外规范长期福利处理。定期核对工资表与账务记录,避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