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原则,归集体所有,村民仅享有使用权且不得随意转让或用于非居住用途,同时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
-
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村民通过申请无偿取得使用权,但无权买卖或继承所有权。使用权仅限于建造自住房屋,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如建厂、经营)。 -
“一户一宅”与面积限制
每户家庭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级标准。人均土地少的地区,政府需保障“户有所居”,可通过集中居住等方式解决需求。 -
审批与规划要求
建房需符合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优先利用闲置宅基地或村内空地,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审批权在乡镇政府,占用农用地需额外审批。 -
流转与退出机制
村民出卖、出租或赠与住宅后,不得再申请宅基地。国家鼓励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但城镇居民禁止购买或变相获取农村宅基地。 -
违法后果与监管
非法占用农地建房或违规转让将面临拆除、罚款等处罚,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监管宅基地使用,确保政策落地。
农村宅基地制度既保障村民居住权益,又严格限制投机行为,需平衡资源分配与集体利益。具体操作中应咨询当地政策,避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