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未获毕业证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性需分情况讨论,具体如下:
一、一般情况不违法,但需签订三方协议
-
主体资格限制
在校生未取得毕业证前,不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主体资格,因此通常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
替代协议形式
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就业协议或实习协议,明确劳动关系建立时间(一般为毕业后)及双方权利义务。
二、特殊情形可能涉及违法
-
直接签订劳动合同
若用人单位在未毕业生入职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需改签三方协议。
-
规避备案与社保
未毕业生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法进行用工备案,用人单位也不能为其缴纳五险一金,可能涉及违反劳动保障法规。
三、违约责任与救济
-
若用人单位违反三方协议(如提前终止劳动关系、克扣工资等),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
劳动争议可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解决,建议保留协议及工资流水等证据。
总结 :未获毕业证签订劳动合同本身不违法,但需通过三方协议保障权益。用人单位应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侵害在校生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