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曾拆分出一个地级市——亳州,导致其管辖范围减少。
历史沿革
- 元朝时期:阜阳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省会在开封府,下辖12个路、7个直隶府、34个散州、182个县。
- 明朝时期:阜阳地区隶属于南直隶管理,南直隶包括了现在的安徽、江苏、上海等地。
- 清朝时期:南直隶更名为江南省,后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县多隶属于颍州府。
- 民国时期:阜阳地区的行政区划有所调整,但基本框架未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省经历了多次区划调整。1952年,撤销了颍州府的县级市,形成了阜阳市的基本区划框架。
- 2000年左右:安徽省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变动,将亳州、利辛、蒙城和涡阳四县从阜阳划分出去,组建了一个和阜阳平级的地级市,亳州。
行政区划调整
- 拆分亳州:2000年左右,安徽省将亳州、利辛、蒙城和涡阳四县从阜阳划分出去,组建了地级市亳州。
- 现有行政区划:拆分亳州后,阜阳市下辖3个区(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1个县级市(界首市)、4个县(临泉县、颍上县、阜南县、太和县),共8个县级政区。
人口与经济
- 人口:根据七普人口数据,阜阳市的常住人口为820万,户籍人口为1080万,在安徽省内仅次于合肥,排在全省第二位。
- 经济:2024年,阜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9.8亿元,比上年增长5.5%。
通过这些调整,阜阳市的行政区划更加合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管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