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虚报工资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虚增人力成本来减少利润,从而逃避企业所得税,或通过拆分高收入者工资来降低个税负担。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利用虚假财务手段偷税漏税,但伴随极高的法律风险,包括税务稽查、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企业虚报工资的常见手段包括:冒用他人信息虚列工资表、以补贴名义拆分高收入者工资、继续申报已离职员工薪酬等。这些操作表面能短期降低税负,但实际漏洞明显——金税三期系统已实现多部门数据联网,工资发放记录、个税申报、社保缴纳等数据交叉比对后,异常情况极易暴露。例如,某医美公司虚报工资导致管理费用异常高于行业标准,直接被税务系统预警并追缴税款。
从法律层面看,虚报工资可能构成逃税罪或职务侵占罪。若企业为骗取工伤保险赔偿而虚报工资,还可能涉及保险诈骗罪。税务稽查时,税务机关会重点核查工资表与银行流水、考勤记录、劳动合同的一致性,同时比对个税申报与社保缴纳数据。即使通过现金发放工资,若无法提供签字版工资表等凭证,仍会被认定为虚假列支。
合规的企业薪酬管理应遵循两项原则:一是工资薪金必须真实发放且依法代扣个税,二是合理薪酬制度需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可通过优化薪酬结构(如合理使用年终奖税收优惠)合法节税,而非铤而走险。员工若发现工资被虚报,可通过个税APP申诉,税务机关将依法核查并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