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虚报个人工资是违法行为,涉及偷税漏税和侵犯员工权益,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以下是具体分析:
-
法律风险
公司虚报工资通常是为了降低企业社保缴费基数或减少个人所得税支出,属于虚假申报行为。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机关可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逃税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
员工权益受损
虚报工资会导致员工社保、公积金缴费基数与实际收入不符,直接影响养老、医疗等福利待遇。若员工未来主张经济补偿或工伤赔偿,可能因工资记录不实而遭受损失。 -
劳动合同纠纷隐患
工资是劳动合同的核心条款,虚报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欺诈。员工可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劳动仲裁或诉讼中公司需承担举证责任,虚假记录可能成为不利证据。
提示:若发现公司虚报工资,应保留工资条、银行流水等证据,及时向税务部门或劳动监察机构举报,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