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工人工资的行为不仅违法,且虚报部分必须依法返还,同时涉事企业将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关键在于虚报目的、金额及是否造成实际损失,法律明确要求追回不当得利并严惩欺诈行为。
虚报工资的返还与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行政强制追回:劳动监察部门发现虚报后,会责令企业限期退还虚报金额,并处以罚款。若拒不改正,可能吊销营业执照。例如,某劳务公司因虚报工资被查,除补缴款项外,还被罚款数万元。
- 民事返还与赔偿:劳动者或企业可起诉要求返还虚报工资。若虚报导致社保、个税等权益受损,涉事方需额外赔偿。如案例中员工通过诉讼成功追回被虚报的3万余元工资。
- 刑事责任与赃款追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报工资,可能构成诈骗罪或职务侵占罪,法院判决时需追缴赃款。例如,某公司高管虚报工资侵占资金,被判刑的同时被追缴全部违法所得。
企业应通过合规薪资管理规避风险,劳动者发现虚报应及时申诉或报警。法律既保障权益,也严厉打击利用虚报工资牟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