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税时,应按照应发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而非实发工资。这是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相关实施条例的规定。应发工资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应得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但不包括社保、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
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的区别
- 应发工资:税前工资总额,是计算个税的基数。应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但不包括个人缴纳的社保、公积金等。
- 实发工资:扣除社保、公积金及个税后的工资,即劳动者实际到手的金额。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 - 个人缴纳的社保公积金 - 个人所得税。
报税时的具体计算方法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 应纳税所得额 = 应发工资 - 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 - 起征点(5000元/月)
如果应纳税所得额为正数,则需要根据适用税率表计算应缴个税。
报税的重要性
- 确保税务合规:按照应发工资计算个税,避免因误用实发工资导致税务问题。
- 影响年度汇算:在年度汇算清缴时,需要汇总全年工资薪金所得,扣除社保、公积金等专项扣除后,按综合所得计税。
温馨提示
报税时务必仔细核对工资条中的各项明细,确保应发工资的准确性。如有疑问,可咨询税务部门或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查询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