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审批或财务流程中,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的责任划分遵循“权责对等”原则,具体责任大小取决于违规行为的性质与环节:
- 经办人作为直接执行者,承担基础责任。若未经审核或审批擅自行动、提供错误材料或弄虚作假,需负全部责任。例如,财务报销中经办人对票据真实性负责,错误数据将直接追责至个人。
- 审核人作为中间把关者,责任集中于“失察”。若未发现经办人的错误或违规操作,需承担连带责任;若主动修改正确意见导致问题,则负主要责任。例如,行政审批中审核人未纠正合同条款漏洞,需与经办人共同担责。
- 审批人作为最终决策者,责任最重。其签字代表最终确认,即使问题源于下级环节,审批人仍可能因“未履行监督义务”被追责。特殊情况下(如集体决策),提出错误意见的审批人需单独担责。
总结:责任大小并非固定,而是动态关联。合规流程中,三者责任层层递进;若某一环节失职,则责任重心转移。建议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定期培训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