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情况计算
职工被开除后,其工龄是否计入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工龄计算的基本原则
-
连续工龄与累计工龄的区分
-
连续工龄 :通常指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工龄,若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可能中断计算。
-
累计工龄 :包括工作年限和缴费年限,一般不受开除影响,可累计计算。
-
-
工资收入与工龄认定
工龄以工资收入为生活主要来源的时间计算,若离职前主要依赖工资生活,则相关时间可计入工龄。
二、具体计算情形
-
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连续工龄会中断,但累计工龄不受影响。
-
因单位违法解除被开除
若单位无正当理由开除职工,职工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赔偿,此时连续工龄可能不受影响。
-
开除前的工龄计算时效
-
机关事业单位 :除名前工龄不计入连续工龄,但可合并计算为实际缴费年限(需当地社保政策确认)。
-
企业职工 :一般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但需从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重新计算连续工龄。
-
-
自动离职与辞退的区别
-
自动离职 :如员工主动辞职,除名前的工龄通常不计入连续工龄。
-
辞退 :因违纪/绩效问题被辞退,工龄一般可合并计算。
-
三、特殊情况说明
-
视同缴费年限 :开除前的工龄通常不计入视同缴费年限,但可累计计算为实际缴费年限(需符合当地社保政策)。
-
养老金计算 :工龄是计算养老金的重要因素,建议保留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证明等)以维护权益。
四、建议
若职工被开除后对工龄计算有疑问,建议:
-
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缴纳记录等证据材料;
-
咨询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或社保部门;
-
通过法律途径(如诉讼)主张权益,尤其注意区分单位违法解除与合法解除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