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需顺应“阴平阳秘”的自然规律,重点在于润燥防寒、平衡作息与情志。 以下是六个实用小常识:
- 饮食润燥温补:多吃百合、梨、银耳等滋阴食物,减少辛辣,遵循“少辛增酸”原则。核桃、黑豆等温润食材可补肾气,红枣、桂圆则助养气血。
- 早睡早起护阳气:秋分后昼夜温差大,宜晚9-10点入睡、早5-6点起床,顺应阳气收敛,避免熬夜耗损阴液。
- 运动宜缓忌大汗:选择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登高可舒展肺气,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外泄。
- 保暖防寒是关键:重点护住脖颈、腰腹和脚部,夜间关窗盖被,避免寒邪侵袭引发关节疼痛或肠胃不适。
- 按摩穴位强肺气:每日按压迎香穴(鼻翼两侧)60次防感冒,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缓解秋郁,肺俞穴(背部)叩击增强免疫力。
- 调畅情志防悲秋:多晒太阳、参与社交活动,饮用蜂蜜红枣茶安神,避免情绪低落影响气血运行。
秋分养生贵在“收”与“藏”,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的综合调节,帮助身体平稳过渡到深秋。若出现持续干咳或疲劳,建议结合中医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