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置的核心步骤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关键环节,确保问题得到有效管控:
一、评估与分析
-
确定影响与原因
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评估不合格品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可能后果,运用FMEA、RCA等工具分析根本原因。
-
制定处理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返工、报废、降级使用等处置方式,并明确责任人及执行时间。
二、执行与记录
-
实施处置措施
按方案执行返工、报废或降级使用,确保处理过程可追溯。例如,返工需制定详细方案并记录执行情况。
-
登记与隔离
对不合格品进行登记入库,设立隔离区防止误用,并定期检查隔离状态。
三、验证与改进
-
复核处理效果
检查处理结果是否有效,如返工产品需通过入库检验,报废品需与供应商确认处理。
-
反馈与持续改进
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问题共性,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至生产流程中,降低不合格品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