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和不合格品是质量管理中的核心概念,不合格指产品或服务未满足规定要求,不合格品则是具体的不达标实体。这两者直接影响企业信誉、成本控制及客户满意度,需通过系统化识别、分类和处理机制降低风险。
-
不合格的判定标准
不合格的依据通常是技术规范、合同条款或行业标准。例如,尺寸超差、功能缺失、外观瑕疵等。企业需明确检验流程,避免主观误判。 -
不合格品的分类方式
- 轻微不合格:不影响主要功能,可返工或让步接收;
- 严重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或关键缺陷,必须报废或召回。
-
处理不合格品的流程
包括隔离标识、原因分析(如5Why法)、纠正措施(工艺改进)及预防机制(如加强巡检)。 -
对企业的影响
重复出现不合格品会导致资源浪费、客户投诉,甚至法律纠纷。统计显示,质量损失可占企业营收的10%-15%。
提示:建立全员质量意识,结合PDCA循环持续优化,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不合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