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的“三不政策”是生产过程中杜绝不良品的核心原则,即“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这一政策通过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方式,确保每个环节严格把关,最终实现零缺陷目标。
-
不接受不良品:员工需在加工前检查前道工序传递的产品,发现问题立即拒收并反馈。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及时拦截问题,避免后续资源浪费。例如,前道工序人员需迅速排查原因并修正,形成闭环管理。
-
不制造不良品:接受合格品后,需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确保本工序加工质量。通过充分准备和过程监控,减少异常发生。例如,作业规范需细化到每个动作,避免人为失误。
-
不流出不良品:完成加工后必须自检,发现不良品立即截停并处理。本工序需确保传递的是合格品,避免影响下道工序或客户。例如,通过全数检查或防呆装置,防止不良品流出。
实施要点:
- 责任明确:推行“谁制造谁负责”,从设计到生产全程标准化。
- 全员质检:操作者同时担任检查者,通过自检、互检、专检结合提升质量意识。
- 持续改进:对不良品彻底分析原因,落实改进措施,而非简单返工或报废。
提示:三不政策不仅是口号,更需通过制度设计(如防错技术)和文化建设(如管理层支持)落地。只有全员将质量视为责任而非负担,才能真正实现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