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开除的劳动法规定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可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试用期不胜任、严重违纪、渎职舞弊、多重劳动关系及刑事责任等,且不同情形对应不同的补偿标准。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试用期不胜任: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且无需支付补偿。
-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如员工严重违反公司制度(如旷工、舞弊等),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合同且无需补偿。
- 渎职或重大损失:因失职或舞弊导致用人单位重大损失的,可解除合同且无需补偿。
- 多重劳动关系:若员工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且影响本职工作,经提醒未改正的,可解除合同。
- 刑事责任:员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直接解除合同。
补偿标准:
- 合法解除(如协商一致、经济性裁员等):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N个月工资)。
- 非法解除:需支付双倍经济补偿(2N)。
总结:劳动者需清楚自身权益,用人单位则应严格依法操作,避免争议。若面临开除,建议保留证据并咨询法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