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板无力偿还工人工资时,劳动者可通过法律程序分类**,关键点包括:协商签订欠条、申请劳动监察介入、仲裁或诉讼追讨,甚至追究拒付报酬的刑事责任。
-
协商与书面协议
若企业暂时资金困难,劳动者可要求老板出具书面工资欠条,明确欠薪金额、还款时间及违约责任。经双方签字或司法确认的欠条可直接作为诉讼依据,避免后续争议。 -
行政投诉与劳动监察
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是最快途径。监察机构可责令企业限期支付,对拒不执行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若企业资产不足,监察部门会协调法律援助,引导劳动者理性**。 -
劳动仲裁与诉讼
仲裁是必经程序,劳动者需在欠薪发生1年内申请(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时效不受限)。仲裁裁决后,企业仍不履行的,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复杂案件(如老板逃匿),可直接起诉并申请财产保全。 -
刑事追责
若老板转移财产或逃匿,且欠薪数额较大,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提供欠薪证据及行政部门责令支付的书面通知,构成犯罪的可判处刑罚并追回工资。 -
企业破产清算
若企业资不抵债,可申请破产。职工工资在清偿顺序中优先于普通债权,但需通过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按比例分配剩余资产。
提示: **时务必保留劳动合同、工资记录等证据,避免过激行为。法律程序虽耗时,但能最大限度保障权益,劳动者应尽早行动以防时效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