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期满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员工患病期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符合特定情形,并受医疗期限制。具体分析如下:
一、医疗期内禁止解除劳动合同
-
医疗期定义
医疗期是指员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的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医疗期时长
医疗期根据员工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具体分为以下标准:
-
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
-
5年以上的为6个月;
-
10年以上的,每满5年增加6个月,直至20年以上为24个月。
-
二、医疗期满后解除合同的情形
-
不能从事原工作或另行安排的工作
若员工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且用人单位无法安排其他合适工作,可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支付1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
其他法定情形
包括:
-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岗位仍不能胜任;
-
用人单位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等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经协商无法达成协议。
-
三、医疗期计算与补偿
-
起算时间
医疗期从病休第一天开始累计计算。
-
经济补偿
-
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
具体计算方式:
-
满6个月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
-
不满6个月的按0.5年计算。
-
-
-
特殊情况
若用人单位在医疗期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支付赔偿金。
四、注意事项
-
提前通知义务 :无论何种原因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均需提30天书面通知或支付1个月工资;
-
病假与医疗期的区别 :病假是员工主动休息,医疗期是法律保护的免责期,二者不可混同。
用人单位仅能在医疗期满且员工无法胜任工作或单位无法安排其他工作时解除劳动合同,且需依法履行通知或补偿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