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址与四地址
三地址和四地址是IEEE 802.11协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地址机制,主要区别在于数据帧中地址域的数量和适用场景。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核心区别
-
地址域数量
-
三地址 :数据帧包含3个地址域(DA、SA、BSSID),适用于简单网络环境。
-
四地址 :数据帧额外包含1个地址域(Source MAC),适用于复杂网络环境(如多转发设备)。
-
-
地址用途
-
三地址 :
-
DA:目标设备MAC地址
-
SA:源设备MAC地址
-
BSSID:接入点MAC地址
-
-
四地址 :
- 在To DS和From DS均为1时,额外显示Source MAC地址,用于更精确地标识数据帧来源。
-
二、工作原理
-
三地址机制 :通过Frame Control字段的flag位前两位决定,仅使用前三个地址域,适用于无需精确源设备标识的场景。
-
四地址机制 :当To DS(目标接入点)和From DS(源接入点)均为1时,额外添加Source MAC地址,确保数据在多设备网络中正确转发。
三、应用场景
-
三地址 :适用于单接入点或简单桥接场景,如两台路由器WDS桥接时,若B路由支持三地址,则A路由显示B路由自身MAC地址的重复项。
-
四地址 :适用于复杂网络(如AP聚合、跨区域覆盖),通过精确源设备标识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
四、总结
三地址和四地址通过增加地址域数量,平衡了网络复杂性与性能。在WDS桥接等场景中,选择合适的地址机制可优化设备管理及数据传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