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劳动法规定的加班工资计算需区分三种情形:工作日延长工时按1.5倍工资支付,休息日加班按2倍工资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按3倍工资支付。具体计算需明确工资基数、加班时长及对应倍数,确保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权益平衡。
1. 加班工资基数与计算公式
加班工资以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基数,通常为劳动合同约定的月薪或时薪。日工资=月薪÷21.75天,小时工资=日工资÷8小时。例如,月薪5000元者,日工资为5000÷21.75≈229.89元,小时工资≈28.74元。
2. 不同加班类型的具体算法
- 工作日加班:按小时工资×1.5倍×加班时长。例如,加班3小时,薪资为28.74×1.5×3≈129.33元。
- 休息日加班:优先安排补休,无法补休则按日工资×2倍支付。如加班1天,薪资为229.89×2=459.78元。
- 法定节假日加班:无论是否调休,均按日工资×3倍支付。例如,国庆节加班1天,薪资为229.89×3=689.67元。
3. 注意事项与常见争议
- 工资基数不含福利:奖金、津贴等通常不计入加班费计算基数,但需参考劳动合同或地区规定。
- 综合工时制例外:部分行业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超出法定总工时的部分按1.5倍支付,法定节假日按3倍。
- **依据:若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可凭考勤记录、工资条等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
正确计算加班工资需结合个人薪资结构与加班类型,建议劳动者核对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确认计算标准,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保障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