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伤的员工被辞退时,用人单位需依法支付工伤待遇赔偿和经济补偿金,且不得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核心补偿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就业补助金及离职经济补偿,金额与伤残等级、工资水平挂钩。
一、法律依据与赔偿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员工因工致残且被鉴定为1-10级的,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合同。若劳动合同期满或员工提出离职,单位需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地方政府规定。例如,十级伤残通常按当地社平工资的几个月计算。若单位主动辞退合法(如合同到期不续签),还需支付N倍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N为工作年限)。
二、违法辞退的后果
若单位在工伤医疗期内或未达法定条件时强行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主张双倍经济补偿金(即2N倍月工资)。单位仍需支付工伤相关待遇,员工还可通过劳动仲裁追讨赔偿。
三、协商注意事项
协商补偿时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款项性质及金额,避免后续争议。重点核对三项内容:1. 工伤待遇是否包含医疗费、护理费等;2. 经济补偿金是否按实际工资计算(含奖金、津贴);3. 补助金是否参照最新社平工资标准。若协商不成,应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工伤员工离职涉及多项法定权益,单位应优先协商并严格履行赔偿义务,员工需保留工伤认定书、伤残等级证明、工资流水等证据。建议咨询当地人社部门或专业律师,确保补偿方案合法合理,减少纠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