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死后,法国进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路易十八继续担任国王,恢复君主制并推行**改革。其后的政权更迭经历了查理十世专制统治、七月革命建立奥尔良王朝,最终由拿破仑三世建立第二帝国。关键亮点包括君主制与**妥协、革命引发的王朝更替、拿破仑家族复辟尝试。
路易十八在1815年拿破仑第二次退位后重新掌权,至1824年去世前一直统治法国。他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平衡旧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维持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经济上鼓励工商业发展,外交方面修复与欧洲列强关系,避免大规模冲突。
查理十世继位后推行极端保守政策,恢复贵族特权,引发民众不满。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资产阶级与自由派联合推翻波旁王朝,拥立路易-菲利普为国王,建立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该时期选举权仍受财产限制,底层民众与工业阶级矛盾加剧。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三世)当选总统,后通过政变称帝,建立第二帝国。他延续伯父的强权政治模式,推动工业化与城市改造,但对外战争失利导致1870年帝国崩溃。
波旁复辟至第二帝国的55年间,法国经历君主制、共和制与帝国制的反复博弈。政权更替的核心矛盾集中于传统权力结构与新兴社会力量的对抗,为现代法国民主制度奠定重要转型基础。这段历史提示,政治体制的稳定性需适配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