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不给员工缴纳“一金”(住房公积金)的核心原因在于成本压力、法律执行差异及员工需求优先级低。部分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选择规避,而灵活就业形态和监管漏洞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
-
用工成本高:五险一金中,公积金单位缴费比例通常为工资的5%-12%,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笔显著支出。尤其在经济下行期,企业可能优先压缩福利支出。
-
法律强制力较弱:相比社保(五险),公积金缴纳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较低。部分地方允许协商缴纳比例,甚至默许“协商放弃”,导致企业钻空子。
-
员工**意识不足:许多劳动者更关注到手工资,尤其低收入群体对公积金需求弱。若企业以“高薪代替公积金”作为条件,员工可能主动妥协。
-
行业差异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餐饮、零售)或灵活用工平台,常以“非全日制用工”为由规避公积金缴纳,而高薪技术企业则更可能提供全额福利。
-
地方政策弹性:部分城市对小微企业有缓缴、降比政策,或仅要求城镇户口员工缴纳,进一步降低企业违规风险。
公积金本质是长期福利,但短期成本压力让企业权衡后“选择性忽略”。员工可通过协商、投诉或法律途径主张权益,但需平衡就业机会与福利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