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劳务派遣最新政策的核心在于通过立法、监管和技术手段全面遏制滥用乱象,重点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社保权益”和“岗位合规性”。新规严格限定派遣岗位范围,强制企业自查整改用工比例,并建立全国社保追溯平台与电子化监管体系,违规企业将面临联合惩戒。地方试点如河南、江苏等地已率先推行“派遣转正”机制,成效显著。
-
立法强化权益保障
修订后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明确派遣仅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核心岗位禁用派遣工。企业派遣比例超10%需在2025年6月底前整改,违规者将受罚。全国社保追溯平台确保五险一金足额缴纳,欠费企业需承担3倍罚款。同工同酬要求薪酬体系透明化,薪资差距收窄至20%以内。 -
动态监管与黑名单制度
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建立“劳务派遣黑名单”,违规企业面临招标限制、税收优惠取消等联合惩戒。4月起试点“电子档案”实时追踪合同、工资及社保数据,上海、天津等地要求派遣单位直接承担社保义务,系统自动预警至监管部门。 -
地方创新与企业转型
河南规定派遣合同期限不低于2年,满24个月须转正;江苏“同岗同薪”行动追回工资差额超1200万元;广东计划年内推动50万制造业派遣工转正。国有银行、快递企业等加速清退派遣用工,基层岗位逐步实现“零派遣”。 -
劳动者**便捷化
工会强化派遣工代表参与集体协商,全国总工会上线“权益保障专区”提供72小时快速仲裁。违法解雇赔偿金基数提升至历史最高月薪2倍,**成本大幅降低。
当前政策已推动社保参保率从58%升至82%,长期目标为2026年底减少派遣总量40%。劳务派遣正回归“补充性用工”本质,企业需尽快调整用工结构,劳动者可通过电子平台主动核查权益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