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21条规定:
-
预告登记的申请 :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的协议或者签订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
预告登记的效力 :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
预告登记的失效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九十日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不动产交易的安全和预告登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未经授权的处分行为对预告登记权利人造成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21条规定:
预告登记的申请 :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的协议或者签订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的效力 :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预告登记的失效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九十日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不动产交易的安全和预告登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未经授权的处分行为对预告登记权利人造成损害。
2025年婚姻法的新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离婚程序方面 : 引入了“离婚冷静期”制度,协议离婚的双方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期后才能正式办理离婚手续。 诉讼离婚的程序更简化,明确了感情破裂的具体情形,如长期分居、家庭暴力等,使离婚判决更加高效和公正。 财产分割方面 : 对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界定更加清晰。婚前财产、继承或赠与所得明确为个人财产,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没有直接的法律惩罚措施 新婚姻法对第三者的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事责任 :如果第三者故意破坏他人婚姻关系,侵害他人婚姻权益,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例如赔偿精神损失费。 刑事责任 :如果第三者与有配偶者以夫妻名义长期同居,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将构成重婚罪,依据《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干扰家庭生活 :第三者不得干扰他人的家庭生活,如频繁打电话
截至2025年,最新的婚姻法规定主要基于《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编,并且自2025年2月1日起生效。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无效婚姻和撤销婚姻 : 未到法定年龄结婚的,或者是重婚的婚姻无效或者撤销。 财产归属 : 婚后父母全额出资购买的房子,公司大概率归出资方所有。 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界限更加明确,各自所得归各自所有。 婚后在对方婚前房产上加名字的,离婚时房产归对方所有。
是 2025年新的婚姻法已经生效 。2024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全新的《婚姻法》,并确定其于2025年2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这部新法对婚姻中的诸多方面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尤其在房产归属、财产分割、离婚程序等方面带来了显著变化。 以下是新婚姻法的一些关键点: 房产归属 :新法规定,婚前或婚后房产的归属不再仅凭“加名”自动分割,而是需以实际出资证明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规定: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 这条规定明确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范围,包括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无法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因此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来代理实施这些行为。法定代理人通常是配偶、父母
《民法典》第二十一条规定: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 这条规定明确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范围,包括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精神健康问题或其他原因,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因此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其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平等分配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1条的规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赠的财产,除非赠与合同明确指定归一方所有,否则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应首先通过协议来分割这些共同财产。如果协议无法达成,法院将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并遵循男女平等、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以及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来判决财产的分配。 具体来说,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财产的来源、出资情况
2024年《民法典》第二十一条的新规定如下: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
以下是2023年出台的法律法规: 《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1月13日,工信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发布,提出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等目标。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明确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等,强调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 《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中国刑法第21条规定了紧急避险的法律界定和责任。具体内容包括: 紧急避险的定义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 起因条件 :存在需要避免的危险。 时间条件 :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对象条件 :避险行为针对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主观条件
2024年民法典关于改名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公民享有姓名权 :公民有权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变更自己的姓名。 改名需遵循公序良俗 :改名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公德和良好习俗,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一生只能更改一次 :为了保障个人身份识别和权益,改名一生只能进行一次。 申请变更登记的程序 : 未成年人 :由本人或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供户籍证明、学校证明等相关材料
2025年民法典新规中关于房产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婚前房产加名问题 : 婚前房产为另一方“加名”后,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将综合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时间、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离婚过错等因素,公平公正处理,而不是“一刀切”的规定。 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 :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赠的财产,除非赠与合同明确只归一方,否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可以协议进行财产分割
2025年1月1日起,宅基地管理新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住房 : 建设农民公寓和村民住宅小区 :将零散的宅基地集中起来,建成小区式住房。 提供保障性住房 :类似于城里的廉租房和公租房,解决特别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治理 :通过整治闲置土地,腾出新的宅基地空间。 管住乱建 : “八不准”政策 :包括不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不准强占多占耕地建房
2025年房产过户新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赠与过户新规 : 赠与公证 :赠与人需先办理赠与公证,确保赠与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受赠人再凭借赠与公证书等材料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税费缴纳 :赠与房产在过户时免征个人所得税,但仍需缴纳契税和公证费等费用。这些费用根据房产的价值和地区的具体政策而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赠与房产再出售时,可能面临较高的税费。 材料准备
截至2025年,办房产证的新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办理流程 : 交易双方进行房产交易后一个月内,需持房屋交易合同和其他相关证件到房地产交易所办理交易过户挂号。所需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商品房出售合同》等。 交易双方接到交易所办理过户手续的通知后,需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图书印章等,在交纳了手续费、契税、印花税后办理过户手续。交易所会给买方发放房产卖契,原则上房产证需交易双方共同办理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一些新规定主要包括: 婚姻家庭编 : 离婚冷静期优化 :在涉及家庭暴力、虐待等严重侵害一方权益的情况下,法院可酌情缩短或免除冷静期。 共同财产分割规则完善 :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特别是在涉及知识产权、虚拟财产等新型财产时,明确了分割原则。同时,对于一方在婚姻期间隐瞒、转移财产的行为,法律规定了更严厉的惩罚措施。 判决离婚的标准
2024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迎来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的第四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我国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 在2024年,民法典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的修订和补充,这些变化不仅回应了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具体修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等。 这些修订旨在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