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编制较少,主要有以下原因:
-
管理体制因素
- 气象部门实行“国家气象局—省市气象局—县区气象局”的垂直管理系统,上级气象部门在以往没有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导致基层人员匮乏。除省级、市级气象局有较为完整的行政科室外,大量基层县区气象局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十余人。
- 气象部门垂直管理,与地方政府联系不够紧密,在争取地方编制和财政支持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地方政府对气象局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因地区而异,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可能无法为气象局提供足够的编制和资金支持。
-
工作任务特点
-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工作领域和内涵不断丰富,但单位编制却没有相应增加。例如区域自动站的建成、农村两个体系建设等新增业务,都需要专业人才,但过去的编制已无法满足这些新任务的需求。
- 气象工作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突发性,如暴雨、暴雪、狂风等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警,需要大量的临时人力投入,但这些临时性工作难以通过增加编制来解决,通常只能依靠现有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或临时抽调其他人员来完成。
-
人才引进困难
- 气象专业相对冷门,相关专业人才数量有限,且很多气象专业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到上级气象部门或科研单位工作,不愿意到基层气象局。由于气象工作的艰苦性和特殊性,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 西北部边远艰苦台站受生活和工作条件制约,新毕业的年轻人才不愿意前往,无法引进新生力量,致使长期工作在艰苦台站的职工无法得到合理流动,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气象局编制较少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限制了气象局的人员补充和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象事业的发展。未来,需要从管理体制、工作任务分配、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