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的工资发放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为准,但必须满足“至少每月支付一次”的法定底线,且遇节假日需提前发放。各地细则差异显著,例如深圳要求支付周期期满后7日内发薪,而上海仅规定“每月至少一次”,具体日期由劳资双方协商。
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工资发放的核心原则:一是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除外),二是具体日期遵循劳动合同约定。若约定发薪日恰逢节假日,必须提前至最近工作日支付,例如2025年5月工资若原定1-5日发放,需提前至4月30日完成。部分城市还有特殊限制,如深圳规定月度工资最迟次月7日发放,因经营困难需延期时,经工会或员工同意最长可延至22日。
企业常见的发薪模式可分为三类:10日前发薪的多为福利完善的国企或外企;10-15日发薪的常见于制度健全的上市公司;15日后发薪的往往是小微企业或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发薪早晚与公司优劣无必然关联,关键要看是否合法合规。需警惕的是,若企业频繁拖欠工资超过地方规定的最长宽限期(如深圳的15日),劳动者可主张经济补偿金。
特别提醒2025年5月的发薪安排:劳动节假期(1-5日)和端午节(31日)期间的发薪日需提前操作,加班费计算需区分法定假日(300%工资)与休息日(200%工资)。建议劳动者留存考勤记录、加班通知等证据,确保权益不受侵害。用人单位则需注意:实物抵薪、过节费冲抵加班费等行为均属违法。